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供需库>企业黄页> 电工电气>焊接材料与附件>
公司介绍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4年4月,坐落在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开发区八大产业基地天然簇拥。工业园区的五大主要产业、四大新兴产业、1000余家企业为学院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训资源。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7000人,继续教育类在册学生6000余人。教职工42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含工程师)97人,博士28人。设有包装印刷系、装备制造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光电工程系、生物医药系、现代服务系、管理工程系8个专业教学系,开设包装策划与设计、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商务、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等28个专业。

  2004年建校之初,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牵头成立了学院董事会,吸纳区属总公司和园区著名企业为成员单位,在宏观层面构建了政、校、企、行多方参与的资源整合平台。在中观层面,学院教学系对接产业基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专业发展对接产业升级。在微观层面,将人才培养时段细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实习三个累计一年,推行毕业证、技能证、素质拓展证三证书制度,将顶岗实习切割为认知性、适应性、技能考证、生产性、业性五个阶段。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产教融合的运行体系日趋完备,人才培养流程日益优化。三、三、五人才培养模式释放出强劲的动力。推动着学院与园区走向融合发展,院园融合为核心的高职教育中山火炬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院成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广东高职立项建设单位、广东职业教育集体、广东成人教育集体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广东省发起单位。

  沿革:国家火炬计划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孕育于国家火炬计划。国家火炬计划(ChinaTorchProgram)是一项发展中国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成果商品化、商品产业化和产业国际化。

  建设和发展产业开发区是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产业开发区是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我国自己的科技和经济实力,通过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面向国内外市场、发展我国产业的集中区域。火炬计划项目的发展领域是:电子与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节能与环保。通过火炬计划项目的实施,造企业和企业集团。

  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产业的关键,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是实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根本保证。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勇于创新、敢于在市场竞争中奋力拼搏的科技管理人才和科技实业人才,是火炬计划的一项关键性任务。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于1990年联合创办,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高新区。随着中山市东部发展战略的实施,火炬开发区与翠亨新区实现连片发展,面积由原来的90平方公里扩展到230平方公里。以此为平台,通过深中通道,主动对接深圳前海自贸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

  在23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崛起了中国电子(中山)基地、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中国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山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医疗产业化基地、国家装备制造(中山)产业化基地等八个基地,是全国同时拥有八块基地牌子的产业开发区。

  雄厚的产业基础与灵活的办学模式,为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的实践载体。2016年7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署协议,将华南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落户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政、产、学、研、金一体化实验平台,共同开展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优势:八大产业基地

  学院始终秉承高()、新(创新)、特(特色)、精(精品)的办学理念,以园区内八大产业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国包装印刷基地、中国电子中山基地、中国产品出口基地、中国技术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装备制造中山基地、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中山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医疗产业基地),五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健康医药、包装印刷、化学工业、汽车汽配)和四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节能和新能源、微电子和通讯、生物科技)为依托,组建了包装印刷、装备制造、电子工程、现代服务与管理等八个教学系,开设了包装技术与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多个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走出了一条立足园区、三位合一、校企融合的火炬模式。

  1.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

  全国集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和健康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临床试验、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产业基地,已被纳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总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年生产值超500亿元。已聚集了诺华山德士、美国NBTY、辉凌、九州通、美捷时等100多家企业,并开拓了广东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服务区、吴阶平医学科技园、中山医药装备产业园、中国化妆品之都、健康食品产业园等园区。

  学院生物医药系对接该基地,开设了药品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专业,培养健康医药类专门人才。与基地的百年企业—咀香园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学院有3名博士出站。与中智药业集团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30名兼职教师来自该基地。学院专业教师与基地企业联合申报20多项市级以上课题。

  2.中国电子(中山)基地

  该基地是2001年与中国电子集团(CEC)共建,占地25平方公里,年产值超400亿元。基地以电子信息和光电产业为主导,聚集了纬创资通、佳能、卡西欧、国x仭⑻亓榭盏鳌⒁炼俚缙?⒉ㄈ敉?庀恕⒈狈焦獾纭⒎锘斯庋У?0多家大型企业。

  学院对口开设电子工程系和光电工程系,共计6个专业与基地企业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并与基地的信达光学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信达光电学院。

  3.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

  该基地占地3.3平方公里,年产值超150亿元。现有各类包装印刷企业50多家,涉及出版印刷、包装装潢、塑料包装、商标印刷、防伪包装、印刷制版、包装材料等各种印刷包装领域。

  学院包装印刷系的包装策划与设计、产品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印刷媒体技术等专业与该基地的企业深度合作,并联合开展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双导师培养,建设中益油墨研究等5个教师工作室。

  4.产品出口基地(产业园)

  该基地现有来自超过20个国家与地区的100多家企业入驻,已形成电子信息、汽配、精细化工、光电子一体化、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链。基地占地10平方公里,年产值超200亿元。

  学院信息工程、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专业与基地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5.中国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

  该基地主要以汽配、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电子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基地占地5.6平方公里,年产值200多亿元。目前,已有盛邦电子、武藏汽配、中国外运、珠江啤酒等60余家企业投入运营生产,并成立了广州产权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

  学院对接该基地开设了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国际贸易等专业。

  6.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装备制造(中山)产业化基地

  该基地是珠三角重量级工业园,是中山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平台,是全市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工业适度重型化的引擎,并将成长为珠三角的经济增长极,基地占地20平方公里,拥有快速陆运、江海联运和出海港口,发展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节能设备与新能源、成套装备制造等产业;目前已成为中船、中机、中铁、国电等十余家大型央企的聚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初具雏形。

  学院对接该基地,开设了数控模具、机械制造、电焊等传统专业,并适应装备制造2025战略的需求,探索建设智能制造专业,并在该基地建设翠亨分院和易山重工学院。

  7.中山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医疗产业化基地

  2013年9月22日中山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医疗产业化基地正式获得国家科技部认定,占地3平方公里。

  该基地致力于发展全球数字医疗服务业价值链。通过医疗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带动健康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民生经济与产业经济的协同发展,达到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推动智慧中山与健康城市建设的目标。通过基地建设规划的实施,有望形成国内具有示范效应、影响力强的数字医疗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促进中山区域建设千亿产业集群,推动广东省乃全国数字医疗服务产业的发展。学院生物医药系与该基地对接,对口培养从事医疗服务的专门人才。

  特色:院园融合的发展路径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与园区企业实现深度合作,逐步走上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道路。

  一.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

  与园区近40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由董事会下设的教学、专业建设、业创业、第三方评价四个专门委员会,具体负责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技术服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开发、招生规模、业单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决策、咨询、指导、协调、评估。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制定并完善了《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校企技术合作管理办法(试行》等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制度和《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导师制(专兼一对一)实施办法》、《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深海探珠)管理办法》等校企合作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以及《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实训安全及保险管理办法(试行》等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制度。

  二.建设生产性实训校区

  学院与区属国有企业联合共建了占地200多亩的生产性实训校区,并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引入30多家对口企业,有效聚合了场地、物业、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等要素资源,构建了政、产、学、研、金一体化发展平台,建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利益共同体。既探索出一条不完全依靠财政投入改善教学条件的市场化新路,又盘活了国有企业闲置的物业。目前,入驻企业年产值超过6亿元。

  三.建设企业冠名的产业学院

  学院在园区遴选标杆企业,共建以企业冠名的行业、产业学院,企业总经理或技术总监担任院长,学院专业带头人担任副院长,校企双方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开发课程,将专业发展之根,深植于园区产业的沃土,并对接企业需求口径,实施精准育人。信达光学学院、金源工程学院、明丰电子学院、华为——讯方学院、易山重工学院、翠亨分院等利益共同体相继建成,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双导师’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

  一.实施深海探珠,加强专业课程建

  学院实施专任教师深海探珠计划,要求教师进入企业生产一线的深海,探寻专业和课程建设的珍珠,并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和技术顾问。深海探珠引入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推动专业以园区企业岗位链为载体,建设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高水平专业群。‘政行企校’协同培养包装印刷高技能人才的探索和实践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落实政府津贴,打造双师结构队伍

  区管委会出台兼职教师政府津贴制度,鼓励企业骨干精英到学院兼职,学院专任教师,加盟企业技术研发团队。专、兼互动的人力资源跨界开发,既保证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双导师制度的推行,又让企业拥有了更为稳定的技术顾问团队。

  三.强化技能竞赛,致力拔尖学生培养

  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成绩突出,其中技能大赛获竞赛一等奖200多项。培养学生工程师52名。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20398人,毕业生业率达99.00%以上,毕业生半年后起薪水平高于全国骨干高职院校平均值。很多毕业生在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岗位业,一部分毕业生走上了创新创业之路,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5%。

  四.推进现代学徒制,实现校企合作精准育人

  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建立学院、企业、行业和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的评价机制。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学院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经过3年的试点,逐步探索出现现代学徒制、准现代学徒制、成人现代学徒制三种形式的实施标准。2015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获广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五、加强境外合作,支撑一带一路战略

  与美国奥罗尔罗伯茨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与马达加斯加中山办事处初步确定,以中山企业在该国建设工业园区为需要,配套开展跨国职业教育或培训;加入全国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并成为广东省发起单位;加入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并成为副理事长单位。

  一.科技服务

  通过技术服务,有力地支持了园区内外企业发展,提升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能力。科研项目立项超过200多项,其中,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5项。获得科技成果奖9项,其中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二.研发平台

  建立技术研发分。与工程合作,共建了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山健康产品分;

  建立校企合作研发。提供场地、人员、设备与技术,吸引企业在院内设立了食品包装研究、中益油墨应用技术研究、太阳能光伏产品加工应用研发、健康产品研发工作室、咀香园食品科学与技术中试工程等五个研发。

  三.创业孵化

  校企合作创业互动。智观科技、奥多特等公司经过学院的培育孵化,从小作坊逐步成长为规模以上的企业。正在孵化的正德公司、科普斯特公司分别获得1000万元、3000万元的科技信贷和风险投资。光大光学公司,与学院有8年的合作创业史。如今,该公司的生产场地和营业额均增长了10倍。科普斯特公司与光大光学公司双双入选广东省高科技企业。

  四.专利成果

  教师工作室与服务平台、工程共获得专利授权200多件。其中,纳米表面材料处理技术、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技术、液浸法提取石墨烯技术处于国内水平。

公司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公司地址: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中山港大道侧
公司电话:0760-86314317
联 系 人:大女士
公司工商信息
公司名称: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所在地区:广东/中山市
经营范围:培养高等专科学历技术应用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包装印刷、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等学科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和相关科研及专业培训。
本地区相同业务公司推荐